青雀哔哔机第301次碰面
等不及追动画,看完了《章鱼噼的原罪》原作。
这部七月爆番,讲的是外星人章鱼噼想要帮助被霸凌的小学生静香,误杀了霸凌者真理奈。
画风很还原
在霸凌者真理奈的视角,她的爸爸被静香的妈妈夺走,失意的母亲把怨恨倾泻在她身上,无力反抗的她,又将恨意转嫁给了更弱小的静香。
在学校被欺负的静香
章鱼噼发现谁都可怜、谁也拯救不了,干脆读档重来。
展开剩余76%漫画的结尾,两个孩子和好了。
看到这个结局的时候,我一阵恶心。
不是两个孩子该不该和好,而是“这大概就是作者能想象的最好结局”,让我觉得恶心。
问题解决了吗?
真理奈的妈妈依旧会对她挥拳、静香破碎的家也不会复原,制造这一切的大人安然无恙,不用付出任何代价,连良心的波动都不会发生。
就连屏幕前的校园霸凌者,也会一笑置之,欺负弱者又怎样呢?反正学校不会管,反正也会被原谅的。
真理奈打人的方式,和她被妈妈打一模一样
故事里的问题没有解决,故事外的批判毫无力度。
两个孩子的抱团取暖,是一种回避根源问题的精神胜利法,只要我自洽了,问题就不存在
这居然是日本作者认为的美好结局?
中国人讲的是冤有头,债有主。
同样是拍影视作品,我们要搞明白这个女鬼为什么来讨债,要看到每个坏人都有其下场,不然就不算完。
小到跟快递吵架,大到受侵害之后寻求帮助,声张正义是天经地义的事。
把问题丢到台面上来,就是要满城风雨、大闹一场、人尽皆知、直切要害。
我们不怕闹,把脓疮挑破了,晒在太阳下,才有愈合的可能。
而日本人只会嫌你脓疮亮出来实在太不体面了。
日本的社会氛围,表面的和谐,比追责重要。
这种强调集体和谐的共同意识,会成为会逃避责任的遮羞布,大声为自己声讨,被视作一种打扰,持续扮演“受害者”还会被当做“麻烦制造者”。
于是,理解加害者的痛苦,成为了受害者心境成长的标志。
比如《声之形》结局的原谅,日本人真是对挖掘加害者的苦痛,来成就受害者的成长爱不释手。
《章鱼噼》的结局同样,把社会性的问题,压缩成个体之间的恩怨情仇。
说白了,日本霸凌题材的和解,套路都是双方发现“你好惨,我也是。”
至于谁造成他们的惨,原生家庭的暴力?学校的漠视?社会环境追求表面和谐的虚伪体面?
只要霸凌者和受害者和解了,就可以回避,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不健康的社会结构、文化背景进行批判。
我鄙夷作者的怯弱,和他主观意识上,不能跳脱出文化背景,肩负起推动改变的责任,把一个本可以批判的故事,变成一种消遣。
笔都在你手上了,你都不敢写出一个,她们组建反校园霸凌、反家庭暴力的团体,为自己呐喊,为弱者号召,去改变现状的剧本吗?
发布于:湖南省广盛网配资-散户怎么加杠杆-网上股票开户-十大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